浙江援沪大白在方舱熄灯后悄悄作画打气在这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金南星记者张冰清近日晚,浙江省援沪方舱医疗队三队队员、浙大四院中医专科护士刘青青在熄灯后和其他同事突发奇想,特意找来一盏小台灯,夹在隔板上方,大伙聚集在隔板通道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黑色马克笔,准备“挑灯夜战”。她们在偷偷摸摸地做什么?来,往这仔细看!“同一个上海,同一个家园”、浙江医疗队的群像、五方携手共同抗疫......不一会,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便跃然墙上。至于为何要挑在深夜制造惊喜,刘青青直言这是有原因的。几天前,她在与患者聊天时,发现有位妈妈正带着两个女儿在画画,这即将出院的一家人很感激浙江大白连日来的细心照顾,便想创作一幅画像送给大伙。由于工作时没带手机,刘青青来不及把孩子的画作拍照留念,只记得在画里,大伙并非是圆圆鼓鼓的“大白”形象,而是被画得像个仙女,又自行“脑补”了裙子,点缀了漂亮的首饰和闪亮的钻石,看得刘青青甚是感动,满心欢喜。为此,她又特意给自家同样喜欢画画的孩子远程布置“作业”:把心目中抗疫妈妈的样子画出来。在短暂的聊天中,刘青青想到这家人出院后,仍可能要面临再次感染的风险,因此在出院前,必须再次好好强调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但看着方舱内的几百号病人,挨个宣传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如何在短时间内将这些自我防护知识以生动的形式传递给大家?大伙思来想去,才有了文章开头这一幕。从照片背影来判断,这些在深夜“静悄悄搞创作”的医护们大致都是“90”后,至于具体姓名,刘青青倒一时想不起来了,“毕竟很多人的网名几乎每天都在换,但读起来都挺可爱的。”考虑到方舱内每位患者情况都不同,医疗队在日常护理中,需格外细心:每隔一小时左右,护士要对自己所管理的病人进行“查房”,每天来回绕下来,至少要走两万步。走的次数多了,面屏都糊了,只好先停下来缓缓,不然什么都看不见,同时能清楚地感受到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有水往下滴,已彻底分不清是雾气还是汗了。刘青青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位病人,他身体状态倒还好,只是进舱后与家人离别,存在焦虑,结合种种因素,难免心生恐惧,情绪低落。她与同事们轮流与病人聊天,帮他敞开心扉。“除进行健康宣教,这些画其实也是队员们自我加油的一种方式。”刘青青说,在这些并肩作战的日子,离不开队友们的支持。在她所在的小组中,有两位十分幽默的男生,他们在出发前就提前与大家取得联系,并笑称:已是一起扛过枪的战友了,以后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说出来。“别看我们在前线照顾患者,其实我们自己也被大家照顾着。”刘青青满心感谢,负责支援的领导们时常会问:有没有什么需要,有没有什么难处;大后方也为我们源源不断输送温暖,每次忙完回到住处,大伙都发现房间的柜子里、冰箱里都被塞满了各种各样的零食,这让大伙倍感幸福。刘青青总会与队友们把零食分享给患者们,告诉他们:在这里,你并非是一个人在战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00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