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父母一直都习惯采用批评打骂等惩罚孩子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可以快速的纠正孩子行为,但是却存在很大的不足。
长期的批评否定孩子,容易打击孩子自信心,使得孩子变得内向、自卑,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而随着随着社会的进步,父母知识水平的提高,父母们越来越意识到这种批评打骂教养方式的弊端,因此父母们开始减少使用这种教养方式,转而开始尊重孩子、表扬孩子。
我在陪我女儿在小区花园玩耍时,就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做了一件小事,按照孩子的能力是很正常的表现,但是奶奶或者妈妈就开始表扬孩子,“宝宝真棒”、“宝宝真聪明”……各种表扬词语不绝于耳,好像自己小宝宝干了一件多么了不得的大事一样。当然孩子听了这样的表扬也很开心,做起来也更加积极了。
表扬相对于批评打骂等惩罚孩子的教育方式来说,肯定是一种进步,但是并不是表扬就是完美无缺的、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表扬存在的问题
有的父母可能不理解,表扬还有什么弊端呢?如果表扬有弊端,那么打骂等惩罚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能用,那还怎么教育孩子呢?
事实上,表扬确实存在很多弊端,因为其实表扬和惩罚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惩罚存在的问题,表扬也同样存在。
1、表扬同样容易培养孩子讨好性人格
批评打骂等惩罚孩子的教育方式,容易会导致孩子形成讨好性人格,而表扬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打骂等惩罚孩子的教育方式,他们采用的方法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就是父母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孩子,孩子达标了,父母就给予表扬,相反就给予惩罚。
就拿孩子做一道题来说,父母心中的标准就是孩子能否做出来。如果做出来,就给予表扬,夸孩子很棒、很聪明;如果没做出来,就认为孩子做的不好,给予贬低指责等惩罚。所以说,表扬和惩罚其实是一体两面。无论表扬和还是惩罚,父母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达到这条标准线。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孩子会朝着这条线努力。只不过表扬相对缓和,而批评打骂等惩罚方式相对激烈罢了。
但问题是,这条线并没有明显的标准,因为这线是父母依靠自己的主观制定的。他觉得你达标了你就达标了,他觉得你没达标,你就没达标。用我们通俗的话说,就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因此,孩子追求这个标准最终就会演化成一个结果:迎合父母,因为只有父母才能决定表扬还是惩罚。
也就是说,惩罚会使得孩子刻意迎合父母,而表扬同样会有这样的结果,都会使得孩子变成一种讨好性人格,看别人眼色行事。
2、表扬同样是一种外力控制,会削弱孩子的内动力
外力会削弱内动力。
举个例子,你本来打算一会扫地,但是这时你对象过来跟你说:“你赶紧去把地扫扫。”这时候,你就不再愿意去扫了。如果你对象过了一会看到你还没扫,就开始噼里啪啦的训你一顿,你就更不愿意做了,甚至还要跟你对象干一架。这就是对象逼迫的外力削弱了你的内动力。
在所以的外力中,惩罚是一种强力的外力手段,不仅是削弱内动力的问题,反而容易激起叛逆心,使得孩子采取相反的行为。比如你越是通过打骂来逼迫孩子学习,孩子越是不学。
作为一体两面的表扬,它同样存在惩罚的这个问题,也是一种控制,只不过控制相对缓和。
心理学家就做过这么一个实验:
他们找来两组孩子,准备了同样的各种样式的画笔,然后告诉控制组孩子:使用马克笔绘画可以获得奖励。而另一组没有要求。结果,当然是控制组的孩子使用马克笔的比较多。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再给孩子准备同样的实验条件后,原来得到过奖励的那组明显使用马克笔的减少了。
表扬作为奖励的一种形式,它同样起到了外力的作用,会削弱孩子的内动力。当孩子过去从行为中获得的表扬很多,而现在他却无法从同样的行为中获得表扬时,孩子的行为动机就减弱了。
那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惩罚不好,表扬也不好,那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最高级的教养方式应该是不带评价的教育孩子,让孩子从行为本身获得快感。
比如说孩子画画,既不是因为害怕父母的批评惩罚,也不是为了获得父母的表扬,只是因为他喜欢画画,从画画中获得了创作表达的乐趣。这种原生的内动力会不断激发着孩子不断的努力创作。
但是完全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人是有充满感情的,总是会忍不住的先入为主的评价别人的。那怎么办呢?
惩罚是尽量不要用了,对于表扬我们还是可以改进一下,还是可以用的。我这里介绍一种在我看来比较有效的表扬方式,既发挥了表扬的优势,又可以尽量化解表扬的副作用。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表扬方式就是——看到即表扬。
表扬不是说必须要用口头语言来表达,其实从肢体动作上孩子就可以体会的到。比如说孩子做了一件勇敢的事,父母不用大呼小叫的夸奖孩子“太棒了”、“太勇敢了”,父母只需要微笑着注视孩子,孩子就可以从中感受到父母的鼓励认可,就会很有成就感。
这种表扬方式,既没有营造很强的表扬氛围,使得孩子会特意讨好父母,也没有表现出外力控制,削弱孩子的内动力,但是却同样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表扬认可,使得孩子更有干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