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曝光卖菜阿姨变态服务后,懂了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网红和卖菜的阿姨,你觉得谁的工作更体面,更赚钱?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听我讲两个故事。

中新经纬曾写过一个底层带货主播的现状。

主播张墩煌为了搭上直播带货的快车,成立了工作室,全职做直播带货。

张墩煌每周二四六,下午四点开始直播,一直到凌晨结束,直播时长8小时。

更多时候,他要直播到凌晨四五点,直播时长12、13个小时。

即便他拼了命的努力,有时候也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

正常情况下,张墩煌的直播间稳定在50-80人同时在线,直播间经常只有3、5个人观看的情况。

这一点点流量,他的直播收入可想而知。

有一次,张墩煌直播带货某品牌运动鞋,买流量花了块钱,又拍了很多条预热视频,并且组建了七、八人的团队,准备大干一场。

结果那场直播只卖出去多双鞋,连买流量的钱都没挣回来。

后来虽然摸到了一些直播的规律,收入增加了,但张墩煌每天都会因为直播间不稳定的流量而失眠、焦虑。

直播带货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遂,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他自己也不清楚。

张墩煌只是无数主播的缩影,之前就有主播爆料,自己一个月只休息了4天,直播总时长超过小时。

但这个堪称“劳模”的主播,月收入只有块钱,只够用来交电费。

在大家的印象里,网红是高收入人群,动辄月入上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现实是很多不出名的网红,或许连温饱都是问题。

我们只看到了一袭华美的袍子,没有看到里面爬满了虱子。

另一个故事,来自湖南长沙一位卖菜的李阿姨。

李阿姨家的孩子因为工作繁忙,经常不在家吃饭,只能点外卖。

李阿姨抓住年轻人的痛点,突发奇想开创了“一周菜单”服务。

年轻人不喜欢做饭,她就帮年轻人把菜洗好、切好、搭配好,拿回家一炒就好了。

年轻人不会做饭,她就附赠每道菜的烹饪技巧,放什么调料,放多少,炒多长时间,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年轻人想减肥,也难不倒她。

李阿姨年轻的时候在食堂工作过,懂得如何搭配食材,可以做到健康、丰富又营养,关键吃了还不长胖。

李阿姨每天都不重样的菜单,让很多网友自嘲,连亲妈都做不到这样。

“一周菜单”服务推出以后,深受年轻人喜爱,李阿姨也成了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天傍晚,前来买菜的人络绎不绝,李阿姨的生意迅速变得火爆起来。

因为这种“变态”的服务,李阿姨爆火网络,甚至被人民日报发文点名表扬。

为什么要讲这两个故事呢?

因为我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想当网红,想赚快钱。

新华网做过一份95后就业观的调查,数据显示,54%年轻人想当主播、网红。

但另外一项数据也不容忽视,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71%的主播月薪在1万元以下,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是常态。

这让我想起消失三个月的李子柒,最近现身央视,节目里李子柒谈到自己的一个目标,就是不想让年轻人当网红、做明星。

李子柒能够成功,并不是因为她赶上了风口这么简单,而是在背后默默吃了很多苦,整日整夜耐得住寂寞的学习,努力把每条视频都拍摄到了极致。

一个不超过十分钟的视频,她需要拍几个小时。

为了拍好一个做秋千的镜头,她拍摄了上百条视频,由于素材过多,导致手机一度卡到闪退,前后剪辑5次,耗时整整3天。

为了视频更好看,她专门去学习了美食片的拍摄手法。

拍摄成名作《兰州拉面》时,每天有空就要揉面练习,拉面拉到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

一共多个镜头,拍了3天,拍废了20多斤面粉,做成大馕吃了半个多月。

为了学蜀绣,长达半年多时间,她来回奔波于家和老师之间。

为了制造一种酱,从春天拍到了冬天。

因为长期干活,导致她双手皮肤粗糙,关节突出,手上满是伤疤。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子柒不是网红,而是匠人。

所谓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

很多人都想着走捷径,幻想着一夜暴富。

但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捷径,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

马克·吐温说过:“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作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说到针线活,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无非是钉纽扣、换拉链,衣服裤子开线了补一补。

但你见过缝百万豪华敞篷车的吗?

杭州有一对专做缝补的母子,母亲叫王素珍,儿子叫董怀利。

与其他缝补师傅不同的是,他们缝补的并不是普通衣物。

而是价值不菲的高档商品,有羊绒衫,也有LV、迪奥等奢侈品牌,还有传承百年的旗袍。

这对母子缝补手艺高超,经他们修补后的衣物,完全看不出缝补的痕迹。

不论是配色还是走线,都可以和原物保持高度一致。

缝补前:

缝补后:

他们的收费标准也跟别人不同,别人是按件收费,他们是按厘米收费。

有一次,一位客户拿着羊绒衫找董怀利修补,董怀利要价块钱。

客户觉得太贵,可董怀利根本不还价,因为他们的手艺值这个价。

还有一次,一位青岛客户邀请母子俩缝补奔驰敞篷车的车篷,开价一万,承包来回车费和食宿费。

母子俩远赴青岛,两天就把车篷缝补好了,针脚细腻整齐,丝毫不显痕迹,仿佛这就是车篷原来的布料。

成功只是一种结果,成功的背后一定有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为了找到跟原品一样的布料,董怀利硬生生学会了织布。

拿到一件衣服,董怀利可以清晰地判断出衣服的纹路、布料经纬线、颜色等等。

从进入这一行开始,董怀利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睡过觉,一直在苦练技能。

如今,董怀利已经在杭州买下一套房,计划不久的将来开一家洗衣店。

缝补衣服这么一件很不起眼的工作,被董怀利做到了极致,成功也就在情理之中。

周润发在电影《无双》里有句经典台词:“任何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

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这世上所有的天才,不过都是日复一日努力的结果。

知乎上有句话我很喜欢:“很多人努力的程度,根本达不到拼天赋的程度。”

电学天才梅因泰斯有这样一段为人乐道的故事。

某公司的大型设备发动机运转不正常,很多专家耗费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出现故障的地方。

于是请梅因泰斯过去,梅因泰斯围着机器转了几圈,耳朵靠近机器仔细听声音。

然后,梅因泰斯让工作人员拿来发动机图纸,在某个地方画了一笔,对维修人员说:“把这里的线圈减两圈。”

维修人员按照梅因泰斯的办法,机器果然修好了,梅因泰斯因为这一道线挣了美元。

有人不服气说画一道线就值美元,这钱也太好赚了。

梅因泰斯听到后笑了笑,在收据上写道:

“用笔画一道1美元,知道画哪儿值美元。”

任何举重若轻的背后,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累积。

梅因泰斯有几十年的电学知识,拆过无数个发动机,发动机的内部结构,他了如指掌。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平庸与优秀的差别就在于,你只是把一件事情做完了,还是做到了极致。

康辉在《平均分》中写道:

“认认真真的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到极致,术固然重要,但道更重要。”

如何才能让把事情做到极致,让自己增值呢?

《如何成为专家》这本书里,作者采访了超过名各领域的专家。

结果发现,那些达到行业顶尖水平,能称之为高手的人,都具备4个特征。

1.有一个明确的领域。

什么都懂的全才少有。

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然后在这个擅长的领域里做到极致。

没有明确的方向和领域的人,永远无法成为高手。

2.系统化思考。

非系统思考的表现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高手的知识,往往都是成体系化存在的,能在各种场景下取用自如。

只有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深刻且全面的掌握。

3.高水平的思维模式。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说过:“我们需要学习各个学科最重要的概念,建立一个多元思维模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旦建立了这种思考框架,你做事的效率就会超越绝大多数人,还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预测到别人预测不到的未来。

一个高手必然要具备高水平的思维模式。

4.保持专注。

这个时代诱惑太多,注意力和精力很容易被分散。

要成为高手,就必须长期专注某件事。

即使是再不起眼的工作,把事情做到足够的专注,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一件事,一辈子,专注的极致,注定伟大。

经济学上,有个“窄门思维”,说的是: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选择开始做简单的事情,虽然开始是“宽门”,但越往后走,竞争者挤满了道路,越走越难。

另一些人,会选择开始很艰难的事情,虽然开始是“窄门”,看上去荆棘密布,但越走人越少,最后就会成为佼佼者。

胡适说过:“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下笨功夫的人,主动选择难走的窄门,因为容易走的路,最后往往是绝路。

点个分享,一辈子哪怕只干好一件事,站在专业的塔尖,你不成功谁成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5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