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四大心理妙方,养出一个拥有强大内驱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1/5477296.html
鸡蛋从内打破是成长,从外打破是食物。孩子的成长,发生在家长看不到的地方,让孩子产生变化的力量,往往不是靠外在的推动,而是孩子的内驱力,拥有良好的内驱力才能有后续的动力。

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提供了深度提升孩子内驱力的四大“配方,引导家长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让孩子由“被动”变“主动”地去学习。

周一

家教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什么是内驱力?

※内驱力有何影响?

※如何提升孩子的内驱力,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相信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都会遇到这些困惑——

为什么孩子一道题解不出来,所有作业都不想做了?

为什么有些一向成绩优异的孩子,面对一点打击就容易丧气?

为什么有些孩子一让他学习就浑身难受,如坐针毡?

为什么有些孩子不需要家长的监督,就能自觉地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目前有超过70%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除此之外,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全国超过85%的大学生都会出现上课睡觉的现象;82%的大学生,把空余的时间都用来打游戏、刷视频频,以此消磨时间。

孩子为什么学不下去、没有毅力、自制力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内驱力不足。

什么是内驱力

内驱力——即内部驱动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主要包括自主、目标和专精三种要素。

简单来说,即需要的东西缺失了,没有这个东西,会很难受,这种缺失感会推动我们做点事情。

比如,孩子想要某个玩具,为了得到玩具,就会有一种力量推动他去做事情,而这个力量,就是内在驱动力。内驱力高——那么对于完成某个任务或者目标就会表现积极,坚持时间久,面对困难的韧性大;

内驱力低——就会表现出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做事很被动,故意拖拖拉拉,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容易放弃。

“胡萝卜加大棒”VS内驱力

在管理学的研究中,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胡萝卜加大棒”才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政策,即运用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以诱发人们所要求的行为。

传统教育观念上多数家长依赖于“胡萝卜加大棒”,即如果孩子听话,那么就给与奖励;如果不听话,就给与惩罚。

平时我们对孩子的监控、惩罚或者奖劢,也是一种驱动力,但它们属于外部驱动力。

惩罚只能促使孩子跟我们进行短期的合作,一旦我们的监控和惩罚消失了,孩子就可能出现反弹,或者孩子对我们的监控或惩罚表示出很反感,便会产生逆反的心态,这种情况下,孩子就更不愿意听家长说的话。

同样,采用奖励的手段,要适当、适量,否则很容易培养孩子的功利心。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马克·莱帕和同事做了一个实验。他们选了51个儿童,让孩子用神奇记号笔画画。莱帕对其中

一部分小孩说——如果他们用神奇记号笔画画,就能得到一个很漂亮的表扬证书;

对另一部分小孩——什么也没说。

几周后发现,那些事先被告知用记号笔画画能得到证书的孩子,不如其他没被告知的孩子对画画感兴趣。

这个实验说明,事先许诺的奖励会让我们对本来有兴趣的事都变得没兴趣了。

当我们被告知“做了A就能得到B”这句话时,暗含了对“A”的贬低。

比如,“阅读一本书就奖励块钱”,这句话暗示了,阅读是痛苦的,只有花钱才能缓解这种痛苦。

对孩子的成绩或其他成就的奖励会降低孩子的表现水平,压榨他们的创造力,导致更多不良行为,比如在考试中作弊等等。

这种外部奖励不仅可以侵蚀由内而外产生的兴趣,而且还会诱发仅仅针对奖励本身的强烈兴趣。与此同时,孩子的大脑也倾向于选择外在动机。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现在考试能拿高分,但过了几个月就会把知识点忘得一干二净的原因。

避免奖励的恶果,家长可以不事先许诺,把奖励变成意外,在事后悄悄给孩子一些小小的惊喜,或者让孩子在奖励的方式和内容上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适当减少外驱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利用奖励或惩罚等改变孩子行为的激励计划从长期来看都是无效的,除了带来暂时的顺从以外,产生不了任何益处。

家长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自己激励自己,让他们觉察自己身上,总有一些影响世界的重要东西,感受到做一件事自然带来的积极影响。

四大“配方”,培养孩子内驱力

那么,培养孩子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家长到底该如何做呢?美国教育家威廉·斯蒂克斯洛德博士在《自驱型成长》一书中为家长提供了四个“配方”。

1

提供和谐环境,满足底层需要

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的需要作了一个全面分析,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他认为人与身俱来就具有内驱力和求知探索的欲望,而内驱力和最高一级“自我实现需求”可以基本对应。

从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图形来看,每个人需求层次是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的,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的需求之后,才会出现较高层次的需求。

家长希望孩子拥有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驱动,首先要检视一下底层的需求有没有给予满足,因此要首先满足孩子的

生理需求——孩子有没有吃饱、睡好、休息、身体健康;

安全需求——孩子有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有安全的居住环境,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空间,被重视;

归属需求——孩子有没有同伴和健康的友谊,被父母,老师,同学关爱,善待;尊重的需求——孩子有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尊重孩子的想法,看法,做法,给他信任,接纳,不批判。

只有下面四层需求被满足了,孩子才会继续向上探索,去发挥创造力,他的精力才会放到更高的层级,去解决他感兴趣的问题。

而不只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9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