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的魅力》一课中,教材给了非常宽泛的一些欣赏图例,为五年级学生提供了感知各种线条的可能性,也给教师提供了各种教学设计的思路。图例中有软笔描绘的线,也有硬笔勾勒的线;有伦勃朗、珂勒惠支等大师相对写实的线条作品,也有凯文·欧森等当代画家的更个性化的表现型线条作品。通过这些图例,值得教师们深度思考的是,线在现代派大师们的眼中已经完全失去了记录自然形态的作用,而变成了画家个性、情感、思想的承载。
1.教学实践引发的转变 笔者经过《线条的魅力》一课的多种教学实践尝试之后,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受到具象表达的束缚,喜欢偏写实的线条,而对当代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很难产生共鸣,同时又常常因为达不到成人写实的准确性,而失去了线条绘画的自信和兴趣。根据这样的学情,笔者大胆地进行了教学环节的革新,从教学设计的架构和教学问题的设计上进行全面调整。
调整后的教学以感悟艺术家绘画创作的情感个性表达为主要教学目标,侧重于对线条的审美感受和情感表达,并将其作为教学的明线,同时将线条的绘画技法探索相对弱化,变为暗线进行教学设计。这一变化跳脱出纯线造型的技法练习,着力从情感体验理解入手,巧妙地转变了学生对于具象再现造型表达的单一 2.活教乐学,升温课堂 活教是指美术教师突破单一的绘画作品讲解欣赏形式,将识图能力的教学环节活动化的教学方法。本课的导入环节虽是常规的作品欣赏,但教师却设计成了“考眼力”的游戏,将大师塔皮埃斯的作品一图多变为多幅不同风格的线条表现作品,并将其和原作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找寻画家的原作游戏活动中,发现线条笔痕的微妙变化,感受画家轻松自由、变化多样的线条风格特点。学生在对比发现中启航,感悟灵动线条的独特美。
乐学就是给课堂以更开放的绘画创作空间,用自然的线条去打动学生,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和表达。例如,在“线的初探”教学环节中,对于绘画工具的初步尝试,笔者准备了四种绘画工具,有学生常用的勾线笔、马克笔,也有新的绘画工具炭精条和木炭条。
用这些不同的工具画出的线条会产生虚实的对比,为学生本节课的绘画尝试带来多样的可能性。由于木炭条画出来的线条变化更丰富,学生更难把握,所以笔者采用了微视频示范的方式,将用笔的各种技巧蕴含在多张自然风景绘画当中,重点启发学生用不同的笔法来表现在大自然当中自己喜欢的美丽线条。学生在直观的欣赏中发现用笔的方法,自然也就感知到了轻重、快慢的变化给线条带来的丰富变化,也让自然的线条与情感的表达建立了联系。
学生们在尝试绘画时,有的喜欢柔和的长线条,有的喜欢有层次感的螺旋线,这些都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表达意识。同时,也让他们放下拘束,與不同风格的线条画作品发生共情,轻松地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表现自然的线条。这样就为学生的表达松绑,为手绘创作出更放松的线条作品奠定了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