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低碳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开花结果

北京治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生态环保主题演讲、环保儿童艺术节、高校环境文化季、环保社团和环保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北京青少年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接受并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绿色低碳种子播入孩子们的心田,在老师们精心呵护下,长叶、开花、结果,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学校、家庭和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风尚,激励更多市民积极投身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播种:讲台小步绿色大不同在青少年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如何在孩子们的心田种下一颗绿色种子?北京通过开展生态专家进课堂、环保主题演讲、环保儿童艺术节等多种环境教育活动,让童心和环保“零距离”,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年春季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在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举行。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供图“现在大家再去黄土高原,看到的是满眼的绿色,过去那都是黄土高坡……”年2月13日,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来到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环境教育课。傅院士“坚守黄土40年,荒山秃岭变绿海”的故事让初一年级的李沁泽深感震撼:“看到黄土高原经过生态环境治理后,长出了绿油油的森林,真的很颠覆想象。以前我只觉得生态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东西,今天我才明白,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将无法生存,生态环境保护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人类如何在从自然界拿到所需资源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如何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来保护生态环境?”课后,同学们围着傅伯杰院士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傅院士笑着说:“作为学生,你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承担起家庭中的垃圾分类工作,做生态环境保护的践行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宣传,做生态环境教育的传播者;还可以监督社会中随便丢弃白色垃圾、浪费水电等行为,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小卫士。”临别前,傅伯杰院士为孩子们写下寄语:“愿你们像一颗颗种子,扎根沃土,努力生长,将来成为茁壮的参天大树,滋养一方天地,守护祖国碧水青山。”北京市中小学环保主题演讲比赛已连续举办27年。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供图“大家还记得去年的冬奥会吧!‘双奥之城’北京践行绿色、安全、简约的办奥目标,呈现了一届精彩、无与伦比、世人夸赞的冬奥会。北京蓝为冬奥会涂上了靓丽底色,北京空气质量全面达标,这是十年来北京大气污染治理的显著成果,也是中国兑现了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讲台上,一个满脸稚嫩的孩子正动情地诉说着绿色的心声,她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六年级的王雅迪。自从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态环保主题演讲比赛以来,小雅迪一路过关斩将,走进决赛现场,并最终获得二等奖。作为学校“环保小队”队长,她一直坚持带着同学们捡拾垃圾、践行废物利用,去年世界地球日还在全校发起“地球一小时”活动,“晚上8点熄灯,不碰电子产品,点上蜡烛和爸爸妈妈吃一顿‘烛光晚餐’,相信大家会收获不一样的感觉。”环保题材儿童画《未来世界》。赵哲兴绘蔚蓝的天空下,太阳能工作台在道路上运行,将太阳能转化为营养液,浇灌给摇曳的绿色植物,几名机器人用机械臂共同捧起美丽的地球……这是北京王府外国语学校四年级学生赵哲兴用马克笔绘制的《未来世界》。当老师把“多彩世界”国际青少年绘画邀请展即将举办的消息告诉同学们后,赵哲兴用一个学期时间,描绘出自己想象中的“多彩世界”:“要有干净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茂盛的森林,这里是动植物的王国,是不同物种的栖息地,是世界的花园……”最终,作品在国际评选中获得二等奖,“我很高兴,感到自己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让美丽的世界尽快实现!”孩子们参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供图“生态环境教育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的儿童环保活动坚持年年举办。”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副主任龙艳介绍,过去27年里,全市累计有多所学校、超过20万名学生参加过北京市中小学环保主题演讲比赛;年起,全市累计有余所中小学校开展线上线下“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千万名师生和社会公众参与了学习互动;“北京环保儿童艺术节”已经连续举办七届,这项活动将环保理念融入艺术生活,推出少儿环保主题才艺大赛、少儿环保创意美术大赛、少儿戏剧选拔大赛、原创环保儿童剧展演等多类艺术活动,“引导少年儿童说环保、唱环保、跳环保、画环保、演环保,让孩子们在自己感兴趣的才艺展示中,潜移默化地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环保课。”龙艳说。生长:一条小手帕传递绿色梦想禾苗滋长,需要雨露的滋润,绿色低碳种子的生根发芽需要园丁用心用情呵护。老师们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多维度、多方向引导、呵护孩子成长,生态环境教育之树方能枝繁叶茂,聚木成林。北京市第五中学的学生和家长开展“帕系自然”环保宣传活动。北京市第五中学供图“丢啊,丢啊,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天坛公园里,几十位中小学生和家长围坐一圈,玩着“丢手绢”。游戏过后,北京市第五中学高一年级的李睿涵以“手帕”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使用手帕其实是一种文明的进步。生产一吨纸,需要砍伐17棵10年生大树,现在中国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纸张约为万吨,相当于要砍伐多万棵大树,还要消耗大量塑料和纸盒来进行包装……”年6月22日,天坛公园内,鸽子看着小松鼠在树下喝水。新京报记者王飞摄这是北京五中“自然之子环保社团”组织的“帕系自然”活动,社团辅导老师董雁是中学地理教师,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的资深讲师。年,曾获得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荣誉。30多年来,从成立环保社团到开设选修课,从培养“学生讲师”到推动“零碳校园”建设,董雁一路坚持不懈。“你知道吗?光盘一餐可减碳克!我建议大家不喜欢的菜不打、每样都少打一点、要求自己把最后一口吃掉……”北京五中的“学生讲师”面向同学、教师发表着“光盘行动”的演说。董雁鼓励同学们用数据说话:“食堂装厨余垃圾的垃圾桶是放在磅秤上面的,我们每餐都去拍厨余垃圾桶的重量,学生每餐刷卡都统计人数,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每餐厨余垃圾的人均量,我们发现学生从刚入学到高三,厨余垃圾人均量在不断下降,说明大家逐渐形成了不浪费的好习惯。”环保社团在校内宣传“帕系自然”环保活动。北京市第五中学供图年,北京出台新版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北京五中环保社启动“垃圾分类学生行动”,每班两名同学担任专员,指导大家如何正确分类垃圾。学生们发现,投错最多的垃圾是一次性纸巾,很多学生认为纸巾是可回收物,但实际上使用过的一次性纸巾不是可回收物,而是其他垃圾,在其他垃圾中占比最大的也是纸巾。环保社的同学们为此提出,能不能让大家用手绢代替纸巾?“帕系自然”项目由此诞生。全校师生人,每人每天少用一包纸,坚持一年,就可以减少约73棵树的砍伐!环保社的丁翊萱同学说,她和同桌开展了“21天打卡”行动:“21天里,我们互相监督,看谁用的纸巾少,当我发现每天都能少用那么多张纸巾时,就很有成就感。现在每天我身上都会装着一块手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年,董雁老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科带头人轮岗到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她将“帕系自然”的项目分享给初一学生。孩子们联想到自己学校午餐吃饭使用的是一次性筷子,便向学校领导提出建议:放弃使用一次性筷子。学校很快采纳了建议,给每个学生都购买了一套可反复使用的便携式餐具。这让董雁看到了课程的效果,“环境教育可以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希望孩子们在青春期自我探索的阶段,不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