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景观设计师钢笔绘就郑州的独家记

哪里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http://www.xxzywj.com/m/
03:26

一幅2.4米长的全景图,刘炳晗画了半年的时间,回忆最后落笔时的感觉,刘炳晗说,“这带给了我一种‘延时满足感’,这种感觉非常持久,不停地在刺激我,回馈着我”。

一个多小时画完的“草图”:二七广场的天桥上,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正在远眺,“画完之后,感觉这幅画笔触都是流动的”,刘炳晗将这幅图起名“俯瞰明天”。

“我的下一幅画是彩虹桥,先画旧的,再画新的”,留住郑州的记忆,也记录她的发展,刘炳晗说,郑州,永远也画不完。

一支钢笔,细细勾勒,一座郑州的地标建筑渐渐有了轮廓,再用马克笔反复地着色,画面一点点的立体起来,直观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用钢笔画郑州,刘炳晗已经坚持了7年,完成了多幅作品。在他的画笔下,二七纪念塔、郑州东站、如意湖、少林寺等地标建筑栩栩如生;百货大楼、商城公园、健康路、路边的烩面馆等街角巷陌更触动了很多人的记忆。

“钢笔画让我更加了解郑州这座城市”,“斜杠青年”刘炳晗这样理解绘画的爱好和景观设计师这一本职工作间的关系,“不仅是从地理位置路线方面,更多的是对郑州这座城市特有的气质的一种感受与认知。”

在黑白与彩色之间,用钢笔画郑州

在厚厚的一摞画稿中,有一幅刘炳晗格外珍视。那是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站在二七广场的天桥上,俯瞰来往的车流,前方是二七纪念塔和德化路步行街。

“我当时就特别想把它画出来,有一种冲动,感觉不画不行”,刘炳晗说,“结果,一个多小时后,画作就完成了,感觉笔触是流动的,是有灵魂在里面的。”

这幅年的画,依然保留着“草图”的状态,刘炳晗为它起名“俯瞰明天”。

也许,画这幅画时,刘炳晗想到了年冬天,只身来到郑州的自己。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最早是临摹挂历上的风景画,当时就是用圆珠笔或钢笔来画”,刘炳晗说“一直到高三那年,才决定参加艺术生高考”。

正因这个决定,刘炳晗与郑州紧紧的联系了起来。

年11月,刘炳晗从老家南阳邓州来郑州学习美术,“当时对郑州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公交车的大辫子,第一次还坐错了方向”。

次年高考,刘炳晗考入河南农业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大学毕业后,他留在郑州,从事景观设计工作。

年,刘炳晗开始用钢笔来画郑州。

刚开始,他主要画郑州地标性建筑,先用钢笔勾勒轮廓,再用马克笔上色。后来,刘炳晗的画笔延伸到了更广的方向,开始画郑州的大街小巷与市井生活。

“有时候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画的时候,有些朋友会跟我说,哎呀,你画的是我家楼下”,刘炳晗笑着说,“听到这个,还是很高兴的。”

“其实,郑州这座城市,一直有许多热爱着她的‘铁杆粉丝’”,刘炳晗有些激动的说。

刘炳晗家中的客厅墙上,挂着两幅装饰画,一幅是郑州的经纬坐标,一幅是郑州的交通图。

想必,他也是郑州的“铁杆粉丝”之一。

“感觉在郑州很自在,也很舒服,我第一次到郑州就是这种感觉,没有一点陌生感和距离感”,刘炳晗说,“用钢笔画来记录郑州的变化、发展和记忆,已经不仅仅是我的一个爱好,而是一件充满意义的事情”。

记录与设计,热爱与责任

正是因为这份热爱,刘炳晗完成了他迄今为止用时最久的一幅画。

这是一幅全景图,长有2.4米,宽60厘米,用了三张A1大小的素描纸,整个郑东新区跃然纸上。这幅画,用去半年时间完成,只是上色就用掉了多只马克笔。

如今的刘炳晗,回忆起那段创作的时光,依然有一种延时的满足感,“这是一种非常持久的感受,直至今日,那种成就感仍在不停的激励着我,回馈着我。”

“当时就想画一个总结性的东西,刺激一下自己、挑战一下自己。”绘画对于刘炳晗来说,是工作之外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放松。

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刘炳晗也会画许多草图,和团队一起打磨方案。“设计是需要符合人的需求的,需要与团队沟通,与甲方沟通,是一个反复的、来回折磨的过程,有时候还是很痛苦的。”

“画画是凭主观进行创作,所以会特别投入和专注,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休息”,刘炳晗说,每天下班后,都要在自己的书房中埋头伏案创作几个小时。

“在这个创作钢笔画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懂得郑州这座城市”而这对刘炳晗从事的景观设计职业来说,也是一种支持。

作为一名钢笔画创作者,刘炳晗用笔尖记录着郑州的变迁;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他也亲身参与到了城市的发展之中。这些年来,刘炳晗设计了郑州的一些公园与道路景观,也参与到了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负责其中一段的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工作主要是公园怎么布局、道路怎么分布等这些工作,容不得一点马虎”,刘炳晗说,“需要反复的沟通,但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对城市的责任感不能妥协,要去设身处地的为居民考虑,要对得起这座城市”。

郑州,永远画不完

如今,已经在郑州生活18年的刘炳晗,骄傲地说,“在郑州,我去哪儿,基本上都不用导航了”。

刘炳晗对郑州印象最深的两个元素是铁路和黄河。他从小就生活在铁路边上,而爱人郑艳茹,从小生活在济源的黄河边上。如今,两人在郑州安了家,女儿马上就要上小学了。

在爱人郑艳茹眼中,刘炳晗除了画画,没其他的爱好,“现在,女儿也跟着他画,还会提出她自己的意见”,郑艳茹笑着说。

下一幅画,刘炳晗要画郑州的彩虹桥。

“现在那里正在建造,旧的彩虹桥是很多郑州人的回忆,也是我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刘炳晗说,“等新的建好,再画一遍,可以形成对比”。

有段时间,刘炳晗对钢笔画的选题产生了焦虑。“我感觉所有郑州的题材我都画完了,80%的时间都在找素材,那种状态很痛苦”,刘炳晗说,“后来发现是我的方向不对,太执着宏观和静态的东西了”。

今年春天,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其实,我画一个街口,一个角落,也是郑州”刘炳晗有些激动地说,“把生活气息和烟火气画出来,可能很多人没去过,看了我的画以后想去那里逛一逛,这不挺好的嘛。”

“郑州这么大,还在不停的变化和发展,永远也画不完。”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周年,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时代赋予了青年更多的机遇、更多的选择,而今天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拥有多重身份和职业、多种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斜杠青年”,他们创新、创造,他们努力工作、享受生活,他们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了时代的“大蓝图”,他们将青春献给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策划:张新彬

统筹:辛晓青

本期执行:赵宁禹亚楠袁连贺谢中原陈玺张雪宁朱晴(见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