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里,年龄小不积极参与的孩子真的学

暑期已至,蜂窝的夏令营正在火热报名中!

一起来看看去年的夏天,在这个7天的营期里,孩子在蜂窝的成长故事!

一直以来,家长很关心一个问题:如果夏令营期间,孩子因为年龄小,或者其他问题不在状态,甚至讨论的时候都没有积极参与,那他们还能学习到东西吗?他们从这个夏令营可以带走什么?

这里和大家分享刚刚结束的七月夏令营里的几个故事。

01享受放飞自己,来夏令营度假

蜂窝夏令营有一个孩子,笑笑。今年年初,笑笑第一次参加蜂窝冬令营的时候,在青旅前台让妈妈给他买了一本《寻找马洛里》。

他妈妈很震惊,为什么要买?

他阐述理由,这个是村上春树推荐的。

妈妈问,你知道马洛里是谁吗?

笑笑说,知道啊,马洛里是英国探险家,在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途中丧生。

嗯……没有理由不给他买了。

笑笑在之前的冬令营里主要做了两件事:围观冬令营的内容自己是否有兴趣,如果有兴趣,就主动加入。如果没兴趣,退回去看这本书。

笑笑和爸爸妈妈说,冬令营他很开心,因为他可以同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他觉得自己能交错着处理这些信息。

这一次7月的夏令营,笑笑和爸爸从北京出发时,在北京南站的高铁站里,买了一本书:《出兵朝鲜真相》。

他很好奇世界上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如何运转的,用他的话说,到今天之前,都发生了什么事?

蜂窝的夏令营,除了午休和晚上睡觉,对电子产品是没有严格的限制的。而笑笑,是几乎每天都要在休息之前看一会书的那个孩子。

而且,他不仅仅自己在看书,还影响了刚满7岁的舍友孟孟。

在夏令营的第二天,大家准备午睡时,笑笑拿起自己的书开始阅读了,而孟孟觉得无聊,于是拿出了蜂窝的超能力卡片也开始看了起来。

到夏令营的第三天,我发现孟孟的床上已经有了一本带拼音的故事书了(青旅大厅里有很多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孩子们自己可以借阅)。

很有趣,在笑笑拿着书看的时候,孟孟也开始看书了。

笑笑的舍友孟孟在下铺看书的背影,上铺的笑笑也在看书

之后,有了我和笑笑下面的一段对话。

“笑笑。你发现有影响到孟孟了吗?”

“啊?影响什么?是我带着他玩游戏太久了吗?”

“呃,这算一个。但是,你有发现孟孟被你带着一起看书了吗?这两天已经看完两本书了。”

(笑笑眼睛转了一圈,嘴角露出微笑。)“额。”

“看来你是一个可以影响别人的人呢。”

笑笑继续保持微笑。

笑笑还有一个焦虑的点,他一天至少要问我5次以上,有没有看见他房间的房卡。

“笑笑,你虽然是来夏令营放飞自己度假的,不过你可以尝试一下和你的房卡好好相处,想一下你需要为什么事情担心,不需要为什么事情过分担心,以及如何处理好这些担心的事情。”

“额……好的。”

结束了这段对话,笑笑在夏令营里,依然是旁观,参与,旁观,参与,互相交替的状态。

与此同时,笑笑还默默地教会了另外两个舍友游戏《我的世界》里的一些小技巧,让他们更好的去拍摄自己的游戏影片。

在离开营地之前,他问爸爸,能不能继续参加8月的夏令营。

02全程不离场的“宝藏男孩”

笑笑的舍友孟孟,除了在笑笑的影响之下,开始看书之外,作为最小营员的他,其实一直跟随着夏令营的节奏,从不中途离开。

不过他在夏令营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两个状态,要么就坐得笔直,手放在桌子上,要么就情绪波动异常,无法集中注意力参与。

其实我们成年人都知道,7岁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没有那么久。

于是从第三天开始,我和孟孟约定:当你觉得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我会提醒你冷静一下,这个时候,你可以出去休息五分钟再回来。因为对你来说,我们一起学习的时间太长了。

孟孟欣然同意了,在每次情绪波动的时候,他会出去休息五分钟,然后回来继续参加讨论。

孟孟所在的小组叫“未命名”,他们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

那一年级的孟孟呢?

其实孟孟一直在寻找团队中自己所能做的事情,比如外出访谈的时候,他跟着能力强大的孩子,一边学习对方如何访问,一边主动承担了推开大门的第一步。

孟孟所在小组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避免纸张浪费。

孩子们通过讨论洞察到,人们浪费纸是因为没法把简单的浪费一张纸与严重的后果关联起来。

所以,他们决定要制作一些T恤,提醒自己和别人。

小组成员马上提议,T恤上的画要好看,而孟孟画画很好。让孟孟画一个草图我们尝试一下,别人买不买吧。

在这个解决方案里,孟孟立刻成为了小组的核心,拿出了自己的马克笔,在小组成员购买来的白色T恤上作画。

“未命名”小组最后一共拍卖出16件T恤,共计块。除开垫付的成本以外,还剩下.5元。获利的钱,大家讨论决定,捐给阿拉善基金会的梭梭树项目。

由于名字不能修改,只能显示我代付的名字了,有点惭愧。

孟孟有参与吗?

当然有。用他们小组成员的原话说,孟孟是一个“宝藏男孩”。

03我不说话,不表达观点,不代表我没有思考

现在邀请不怎么发言,脑袋里却应该跑过无数信息的周远。

周远所在小组叫“……”,六个点小组,也叫省略号。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小组每个人都极具想法,在起队名的环节,没有人能说服其他人。

最后,他们一直决定,队名就叫“……”。

作为组员之一,周远一直跟随讨论,需要头脑风暴的时候,提供无数有趣的便利贴。等到最终要做出决定选出大家喜欢的解决方案时,他一般不参与决策的讨论。

小组的成员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游戏为什么会吸引人。

经过讨论,他们发现了游戏吸引人的原因,还发现了不同年龄的人,会因为游戏的吸引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小孩,中年人,老年人。

最后,在尝试找到解决方案的时候,六个点小组,又陷入沉默。

我提议:周远,不如你带领几个人用《我的世界》做一个视频吧?

“好呀。”

5分钟后,周远拿出了他们准备拍视频的分镜头,场景,以及角色……

嗯???

你为啥只要五分钟???

你是不是都想好了???

这些只是我的内心戏,其实我并没有直接问他,因为通常我一问他,他也只是会笑一笑。

在随后的制作解决方案的过程里,周远一直不太满意跟随他建造模型的小伙伴的搭建,甚至互相用TNT炸药炸了对方的房子。

于是,蜂窝的协作导师带领小组一起开了一个会,也就是如何支持周远和大家一起完成整个项目。

会议里,周远说清楚了自己想要的目标,以及场景,人物。然后伙伴提意见,大家达成共识并且行动!

04在学校被老师认为有问题的孩子,可我没看出来

夏令营里有两个孩子。

一个7岁,在学校里,被老师认为和多数孩子相处不来,被老师贴上了“内向”,“不爱表达自己”的标签。

一个9岁,在班里被老师点名起立,她多次默不作声,就这么站着,和老师僵持很长时间,有一次手都被老师拽破了,但还是不愿意说话,也被老师贴上了“不爱表达自己”的标签。

而这两个故事,都是在夏令营结束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告诉我们的。

7岁的孩子叫哈哈。来到夏令营的第一天,就主动和大家凑在一起打UNO纸牌,虽然是新手,但是她主动要求别人教她规则。

随后几天晚上的UNO牌局,几乎全部是哈哈发起组织,只有哈哈在,UNO纸牌的牌局才能成行。而且哈哈从一个新手变成了一个老手,还主动承担起了教会新手的任务。不厌其烦地给其他新手小伙伴澄清规则。

有一天下午,我们安排了打水仗的游戏,因为前一天下午哈哈才突发了哮喘,我有一点担心她体力不支。几个老师反复问她:“哈哈,你确定要参加吗?你哮喘才好呢。”

哈哈坚持说要参加。

在整个水仗的过程中,至少有10个孩子都跑过来说:大嘴,xx用水打到我的脸了。对这样的“告状”,我都统一回复:打水仗就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你介意,可以暂停退出水仗。

而哈哈,是少有的几个没有向我告状的孩子。她玩了一会,默默地蹲在旁边看着大家。

9岁的孩子,叫栖羽。

她的名字很美,一只栖息在树枝上的小鸟在整理羽毛,她就像她的名字一样。

在小组外出访谈的时候,栖羽没有直接承担采访的任务,她就站在旁边观察自己的同伴的访谈。

访谈了一下午,她悻悻地说:哎呀,我好像除了在他们访谈的时候卖萌,都没做其他事情了。

我告诉她,你在旁边卖萌可以让访谈的人降低防备,更愿意接受小伙伴的访谈呀。

她的小伙伴在旁边马上附和:没错!

栖羽在他们小组的分享是这个样子的,看见这个在手舞足蹈和大家分享的孩子,再听见她老师的评价,我完全没法联系起来。

05没有预设和无限相信

在我们没有预设无限相信孩子的时候,孩子自然会展现出自己本来的样子。

当我们提供了“内向”、“社会交往障碍”、“不爱说话”、“害羞”这样标签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一下,这些标签给带来了什么?

当这些成为负面信息输出给家长,家长再输出给孩子的时候,似乎是在否定一个人作为个体的存在啊。

不爱说话,就可以选择不说。

害羞,那就躲着那些让我们害羞的人和事。

交往障碍,那就和不让自己感到障碍的人交往。

这些孩子就是喜欢用自己方式来与这个世界互动,那就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互动吧,又会怎样呢?这不就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丰富与可能吗?

当我们相信孩子是一个丰富的生命个体时,我们需要去掉所有预设,去掉比较,无限地接纳和相信,这才是让孩子可以自由成长,展现独特自我的基础。

(注:文章内容获得孩子父母授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