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在做咨询的这几年中,我遇到过很多高学历、高层次的家长,他们在自己的职业领域中出类拔萃,却在家庭教育中苦恼万分。基于擅长学习的特质,这些高知家长,大都学习了大量的育儿知识,但却不约而同地表示“学得越多,困惑越多。”
作为家庭教育的咨询者,我除了详细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方案之外,还常常想,如果有一本操作手册类的指南书,可以为家长们省去多少烦恼。
这本《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是我的好友推荐。
刚看到标题时,我很自然地想到诸如“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类的经典言论,并不算有新意。因为很多事知道了,并不等于真的做得到,反而徒增了焦虑和压力。
然而,当翻开目录后,我对这本书清晰的框架产生了兴趣。
从纵向看,这本书涵括了“0-3岁”“学龄前”“小学低年级”“小学毕业前”“初高中阶段”“冲刺阶段”等不同的年龄和学习阶段,在每一段时期内,又横向地解答了大部分家长会遇到的各类常见问题。
我不禁好奇,是什么样的家长,能够搭建如此清晰的框架?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妈妈佐藤亮子,身为全职妈妈的她,把3个儿子1个女儿,先后送入了世界排名22的东京大学医学部(据调查,全日本排名前名的孩子才有希望考入东大医学部),因此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东大妈妈”,并受邀在日本参加各类教育讲座。
佐藤亮子曾说过:
即使再有一个孩子,我也同样有信心让他考上东大医学部。
我常听家长们谈话,说起“别人家的孩子真是省心”“基因好真是求而不得”“孩子那么优秀,真是幸运”的话,总是一脸艳羡。
如果说,培养好1个孩子,有运气的成分,那么,能把4个孩子都培养好,就不可以简单的用基因好、运气好来概括了。
她的做法,必然有合理的内在逻辑,和可以普遍推广的操作性。
一、教育的终极目标
多年的咨询,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
无论我们面临的教育难题是什么,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并不是马上解决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要明确,我们希望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最终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陪伴孩子学习,直接目标当然是提分,上好学校,但这只是阶段性的目标,并不是最终目标。
在佐藤亮子看来,养育儿女最终目标是:
当孩子们长大成人后,回忆起自己童年生活,与父母、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日子的幸福快乐的。
都说不幸的人一生都想治愈童年的痛,而幸运的人,则一生都被童年的幸福所滋养。
我们希望让孩子学得好,考得好,是希望让孩子未来能够更好地生活,而更好地生活,最终是希望他们拥有幸福的人生,而幸福的人生,是一种长期的状态。
因此,佐藤亮子的教养首要法则是:
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把笑容挂在脸上,同时,也让自己更快乐。
此外,佐藤亮子要强调,别拿孩子进行比较:
不比较,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
随着二胎放开,我们除了要避免拿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之外,也要格外小心,别拿自己的两个孩子进行比较,因为,这不但会挫伤孩子的自信,还会破坏手足之情。
佐藤亮子的四个孩子(早期照片)
教育,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当我们焦虑时,那问题常常会放大成一堵墙,挡住我们看远方的路。
如果能常常提醒自己:别忘记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最焦躁恐慌的时候向远处看,向未来看,就能通透一点,坚定一点。
二、教育和快乐,是鱼和熊掌吗?
很多父母会说,我当然希望孩子快乐,但是学习总是辛苦的,为了孩子的未来好,现在痛苦一点也是没办法。
那么学习一定意味着痛苦吗?不学习就会快乐吗?两者就像黑白对立,矛盾不可调和吗?
我身边不少佛系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崇尚快乐教育,不早教不报班,就让孩子自在地玩,就是希望让孩子“快乐”。可是他们有时候会疑惑地问我:孩子为什么经常发呆,一副无聊的样子?我没给他任何压力,他好像也不快乐?
这时我会问:他发呆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呢?
所以,我想说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陪伴。
孩子的无聊,有时候是自然的放空,他看似无所事事,但实际上,他在思考,他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遨游。但如果无所事事的时间长了,或者孩子已经6、7岁甚至更大了,却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我觉得,这并不是好状态。
换句话说,你不给孩子学习、不给孩子压力,并不代表他一定快乐地飞起,如果你没有陪伴他。
相反,你给孩子学习,要求孩子努力进步、挑战未知,也未必就不能“快乐”,如果你用心的陪在孩子的身边。
佐藤亮子在孩子0-3岁的时候,坚持读一万本绘本,坚持亲自唱一万遍童谣,让孩子接触美好的词句。
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会拒绝充满爱的绘本和童谣。
因此,只要孩子的学习,是有父母陪伴的,是耐心的鼓励的,那又和玩游戏、读绘本有什么区别呢?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
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这和我们的老话“寓教于乐”不谋而合。
作为父母,除非真佛系(如果真佛系,相信也不会为孩子的学习苦恼了),否则还是别用“佛系”的外表来欺骗自己,也别用“自由快乐”为借口,自己刷着手机,把孩子晾在一旁。
第二个关键点是提早开始,习惯成自然。
佐藤亮子分析说:
学习不能靠毅力硬拼,而是要像呼吸一样习惯成自然。考上理想的学校,需要的学习总量是规定的,有人用三年时间学完,有人用五年时间学完,那么后者每天的学习量要更少。这样可以在每天保持9-10小时睡眠的情况下,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减少考场上的不确定性。
我们以“幼小衔接”为例。
幼小接主要任务包括了:
培养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初步建立自我负责的意识、基本的边界感和自控能力,学习听从指令、能理解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开始习惯早睡早起、学习生活自理、初步收纳;建立基本的控笔能力,掌握书面符号的概念,了解拼音基础和1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
大部分的父母,通过在大班升一年级的暑假,给孩子报班;还有些父母,在大班一开始,有意识地开始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极少数的父母,从更早,就开始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引导。
这三者的区别极大。
总量就摆在这里,是用2个月突击,还是用半年、一年,或者三年来适应?是要在细水长流之间不知不觉之间的成长,还是匆匆忙忙,全家鸡飞狗跳,在这个暑假“填鸭”,就完全掌握在父母手里。
为什么现在教育界普遍反对“幼儿园小学化”,其根本目的,并不是拒绝学习,而是拒绝因为学习而剥夺孩子的幸福童年,避免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恐惧、厌恶学习。
但是,如果学习能成为一种快乐的习惯,我们为什么不积极推动呢?
(关于幼小衔接,我专门写过一篇:《“幼小衔接”,你做对了吗?50年教龄的小学校长,告诉你这三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三、方法永远比问题多
当孩子出现学习问题时,要牢记:解决问题,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孩子不配合,那是因为父母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佐藤亮子,就把自己当作是孩子的“经纪人”,她认为,给孩子提供便于学习、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的环境、培养、辅导孩子都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她从不会假手他人,也从不喊苦叫累,不讨价还价,总是想方设法、不断摸索如何做得更好。
在《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里,她也提到了许多实操性极强的教学方法。
一、找准短板,对症下药
佐藤亮子强调:
针对孩子求学的各个阶段,把握住不同的要点,加上合适的陪练策略,并且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去。
语文方面:如果孩子对成语掌握不到位,佐藤亮子会专门从报纸上找例句;哪个领域的问题,孩子回答不好,她就专门找相关新闻读给孩子听,并一起谈论自己看法。
数学方面,佐藤亮子认为,很多孩子到高年级数学不好,都源于对数字的敏感度不够。
数学计算不必苛求最初的理解力,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习得,并印在脑子里。
比如,她女儿的乘法口诀就是在接送哥哥们上下课的车上听着CD,踩着韵律,花了40分钟就学会的。
如果孩子对于某个知识点始终吃不透,还可以试着让孩子给妈妈讲课,以此用输出倒逼理解,帮助孩子真正掌握知识点。
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翻阅原著《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
二、通过练习,打造成就感
佐藤亮子认为,学习要在实践中提高。只要感觉学会了四成左右,就可以开始做题了。刚开始,肯定有做不对的题,可以用红笔抄上答案,然后继续往下做。同一本习题可以多做几遍,直到全对为止。
在练习的过程中,有下面这些小技巧可以参考:
练习册的难度,建议“按照孩子的节奏,八分轻松两分挑战效果最好”,让孩子在自信中进步。
练习册的厚度,尽可能选择薄一点的习题集,让孩子能很快做完,获得成就感。当孩子习题太厚时,她会分成多本小册子,并做好目录索引,利于孩子携带和做习题。
练习册的颜色,如果孩子做题太多,觉得枯燥乏味,佐藤亮子会用马克笔画上淡蓝色、黄色、粉色的线,自制一份五彩缤纷的作业。然后告诉孩子,“咱们今天做粉色的部分吧。”也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用蜡笔、荧光笔或者马克笔去做题;每一遍都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本,起到调节心情和提高动力的效果。
三、注重状态、保持动力
在孩子年幼时,佐藤亮子的做法是:想玩的时候尽情地玩,等玩够了,吃好休息好了,在他们心情愉快、精力充沛的时候才会让他们学习。
在孩子大一些之后,佐藤亮子更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做到对孩子的状态了如指掌。比如,佐藤亮子只需看一眼孩子握笔写字的状态,就能知道孩子是不是认真,或者孩子是否感到疲倦。
在女儿备考期间,佐藤亮子每天都根据女儿的身体情况设定学习时间,考前整整两个月,她都没有出门,一直待在家里陪伴女儿学习。
充分关心孩子的身体情况,确实非常关键。正如我们自己在工作中,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才有高的工作效率一样。孩子的体能、精神状态,对学习效果有着关键的作用。
四、想方设法节约时间、提升效率
佐藤亮子在书中提到,她爱美的女儿,每次洗澡和吹干头发保养头发都要花掉80分钟的时间,她对此心急如焚,可又不想在冲刺阶段强迫孩子剪短头发,打击孩子备考的积极性,于是决定跟女儿一起洗澡,帮女儿擦背等,这样就可以节省20分钟的洗澡时间,她又为女儿购买了大风量吹风机,这样又可以节省20分钟吹头发的时间。
她的大儿子小时候总是算不好“7+8”等于几,她就在30张复印纸上写下“7+8=15”,贴到墙上,并且花了一些心思:比如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有正着贴的也有斜着贴的、保持一个月,直到孩子记住为止。她还会随时来个突袭,例如在孩子洗澡出来时问他:“7+8等于几?”或在早上送他出门来个出其不意:“路上注意安全,7+8等于几?”以这样轻松的游戏方式,来帮孩子提高记忆效率。
佐藤亮子在书中这样总结:
我们登山时看得到山顶,清楚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就可以保持动力,而如果一直看不到山顶,不知道自己还要爬多久才能到山顶的话,我们就会越来越感到不安和疲惫。在学习的过程中,尽早俯瞰全局,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水平,就会轻松很多。
如果我们能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习惯成自然的学习氛围,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相信孩子的好成绩,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成果。
愿我们都能向着目标,陪孩子一路打怪升级,最终登上我们心中的高山。